房中保健
在中国,房中保健既是一个传统的医学命题,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命题。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国房中保健的神秘面纱已被各种科学手段所揭开,其科学内涵逐步被认识,成为现代性科学中独具特色的一脉。因而受到医学及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普遍重视。
追溯中华文明史,房中这一知识领域里,既夹杂着神秘、愚昧,又浸透着智慧、豁达。而后者主要见诸于医家典籍,而不是经史百家。
在中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著名医家、房中家,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对房中保健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和探索,撰写了许许多多的关于房中保健、房中养生和性病防治的专著,成为中华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中生活本是人类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理现象,是人类繁衍,种族的延续并不断进化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房中生活,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历史,这是永远都回避不了的事实。早在几千年前的《易经》上就曾有过记载:“人承天地,施阴阳,如设嫁聚之礼,重人伦,广继嗣也。”还如《孟子·告子上》也曰人都有“食、色、性”之欲,这位儒家先贤对房中的理解都充满着对人性的尊重及对自然法则的顺从。但是,这些质朴的认识逐渐被遗忘,宋以后,理学家们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辩论,造就了一种税视性情的文化背景,虚伪的道学家们更是视房中为洪水猛兽,极力诋毁,由此,房中(古代性学)由早期的显学沦为隐学。宫韩之内及世俗民间的性文化并不因此而沉寂(如《金瓶梅》、《二拍》《红楼梦》刻划的生活图景可资证明),但士人君子的案头上却难觅其踪了。更可笑的是一些道学家在与女人进行姓-交之前,还必须向神灵祈祷一番,振振有词地说:“此为后也,非为色也。”姓-交只是为了传种接代,繁衍人类,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贪好女色,恳请上苍原谅。把正常的房中生活视为君子莫为的村夫之举。由于这种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也束缚了房中保健、性医学的深入发展。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医学家、房中家在潜心研究。据查考,流传至今的房中专著达20余种之多。作为中医学中的有关内容论述就更多了。这些著述,既是研究古代世俗生活的重要史料,也是整理、挖掘传统房中保健的文献基础。不过,历史上专门论述房中医学的原著大多已经佚失。其全貌已无从查考。特别是唐代以后,专门著作日渐减少,大部分房中保健内容都杂散在各种中医著作中。其中大多数内容又是从秦汉以前的专门著作中辑录而来。但在各个本子中又略有差异,其中包括一些后人的发挥,或理顺脉络,或提要勾玄,或推陈出新,但总的框架与基点是相对一致的,即性与生殖和保健的共时性。它们不是孤立地讨论性问题,而是将性的命题纳入生殖、繁衍,自身保健的命题之中。下面,将分期叙述各个历史过程中的房中保健内容。
下载地址:
**** 本内容需购买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