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热点问题面对面系列丛书:生殖密码,你知道吗?
当婚姻的幸福止步在不孕不育的道路上,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停留在没有孩子的现实中,人们往往在感慨命运对自己不公、感慨自己的“孕”气不足,却忽视了思考自身的孕力在何时被偷走,自己为何要为不孕不育埋单?不孕不育症患者这个群体,一直是个很凄凉的群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如同一把巨大的枷锁禁锢了千千万万人们的灵魂;如一座大山,压在不孕不育症患者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者苦苦求子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他们为了延续“香火”、为了老有所养、为了将来的天伦之乐,奔波于大小医院之间,祈祷于神庙佛堂之上,生活于痛苦和无奈之中。
据统计,目前我国基本每8对育龄夫妇就有1对不孕不育症患者。事实上,早有国外专家将这种育龄人群出现高比例不孕不育的现象,称之为“不孕潮”。现在,这股“不孕潮”在中国也开始涌动,不孕不育已悄然变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诚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很多影响正常生育的问题,正在逐步凸显。比如,越来越多的育龄人群开始倾向于晚婚晚育,而这很可能让夫妻双方错过最佳生育期,导致不孕不育症的发生;忙碌工作带来的巨大生活、精神压力,让一些育龄男(女)产生一系列如精子(卵子)活力不强、前列腺炎等影响生育的“隐性”问题,让更多的育龄人群陷入不孕不育症的困境之中;因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严重环境污染,让男性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患者明显增加,生精细胞严重损害,精子质量下降……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不孕不育症患者人数的迅速增加。
另外,一些不良的现代生活习惯,如过度节食减肥、吸烟、熬夜、酗酒等,也是造成不孕不育症发病率迅速上升的主因。
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当生命的孕育和传承受到了威胁,我们不仅需要站起来与之搏斗的勇气,更需要搏斗的智慧。用科学的力量,用不灭的信念,来捍卫我们的幸福。
于是,对能够引发不孕不育的常见疾病和社会因素,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生存、生活现状以及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四处求医的心理路程进行剖析,并给出专家的合理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你在对自身的“孕”气有个初步了解的同时能够及时地获得补救措施,顺利生儿育女。
生育必须管住嘴,迈开腿 1
警惕药物对生育能力的伤害 2
相关链接:常服安眠药对性功能有害 4
别因食物冷了子宫 5
相关链接:常食艾叶肉桂粥,暖宫促孕 6
药膳与不孕不育的治疗 6
相关链接:助怀孕,可选择地中海式饮食 8
成功孕育,脂肪功不可没 9
相关链接:女性过胖也有可能导致婴儿先天缺陷 10
动一动,孕力或顺势而长 11
不孕不育的运动疗法 13
不能不说的生活习惯 19
作息规律,孕力大长 20
相关链接:女性裸睡可治痛经 22
过频热水浴适合谁 22
相关链接:孕妇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24
咖啡浪漫有风险 25
辐射中游离的男女 26
相关链接:职场准妈妈如何防辐射 29
别为取暖烫着胎儿 29
大环境下的不孕潮 33
晚婚晚育代价大 34
相关链接:女性怀孕的关键数字 36
频繁流产不可取 37
相关链接:男性避孕针5年内或有望普及 39
无处不在的化学毒素 40
乙醇婴儿不靠谱 42
相关链接:测量婴儿脑电波可预知孤独症风险 44
别让烟雾笼罩了你的“孕”气 44
相关链接:吸烟可能加速男性烟民大脑老化 47
好心情好“孕”气 49
生孩子也需同舟共济 50
相关链接:产妇生气时别给婴儿喂奶 52
生育并不只是一项任务 52
心理作用下的性生活不和谐 54
相关链接:不育夫妇要适当增加性生活次数 56
不良心理让辅助生殖受阻 57
相关链接:卵细胞取之不尽,可望为不孕症治疗带来新可能 59
不孕不育的心理治疗 60
相关链接:不育可能也遗传 62
妇科疾病对生育的危害 63
肿瘤成了孕育绊脚石 64
善待卵巢,珍惜当妈的权利 66
相关链接:植物精油保养卵巢可靠吗? 69
如何打通受精卵前进的道路 69
相关链接:治疗输卵管阻塞的药膳 71
宫颈异常与不孕 7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 74
相关链接:性生活少,妇科病就多 76
影响生育的男科疾病 77
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症 78
相关链接:哪些饮食可以防治前列腺炎 80
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症 80
相关链接:番茄汤有助于提高男性性能力 83
精液异常与男性不育症 83
相关链接:精液不液化的食疗方 86
少精症与男性不育症 86
不射’精症与男性不育症 88
相关链接:可用于不射’精症调理的食物 90
揭开生殖奥秘,助您好“孕” 93
和谐的性生活是受孕的基础 94
相关链接:什么样的性‘爱姿势容易受孕 95
拥有高质量的卵子是生育的前提 95
相关链接:两道药膳,助卵子健康 97
生育还需养“精”蓄锐 98
相关链接:如何提高精子活力 99
容易被忽视的助孕细节 101
相关链接1:壮阳助兴食谱 102
相关链接2:女性助孕食谱 104
附录 106
后记 113
下载链接:
**** 本内容需购买 ****
页:
[1]